一时间说说笑笑到了晚间,贾母遂留人吃饭。自然是赖大和赖二两个随着贾政贾赦在外间席上,里头贾母并赖嬷嬷、宝玉、赖瑾一席,下面邢王二夫人并赖大媳妇和赖二媳妇一席,底下尤氏并孙氏一席。又有李纨、凤姐儿在旁张罗随侍。其余小姐们则各自在房中吃饭,不必细说。
赖家众人在府中活了这么多年,第一次有这种上席吃饭的体面,一时间诚惶诚恐,不能自持。贾母再三宽慰,再四劝解,方才减了赖家众人些许紧张之意。只可惜往年尊卑上下早已根深蒂固,怎么也改不过来了。贾母最后只得无奈说道:“若论气度风雅,你们几个加起来也不如瑾儿一个。”
赖嬷嬷自然奉承道:“瑾儿虽说是我们赖家骨肉,但从小养在老太太身边。一言一动,一行一止自然潜移默化随着老太太,自然和我们不同。”
一席话说得贾母愈发高兴,当即搂着赖瑾和宝玉说道:“这两个娃娃我都是亲孙子一样的疼,自然都是好的。”
赖嬷嬷自幼服侍贾母,自然晓得贾母所想所念。当下顺着贾母的话又大肆赞了宝玉好一番,直乐得贾母合不拢嘴,搂着宝玉和赖瑾两个“心肝儿,肉”的叫了好一番,又拉着赖嬷嬷和两个媳妇去花厅闲聊说话,直至晚间不得不散,才挥挥手叫人散了。
这厢赖家众人各自归家,贾政贾赦两个方才将心中疑虑和盘托出。
“现今老太太将赖家众人的身契全部放了回去,又恩典赖大和赖二两个为干儿子。这般恩赏下来,若是赖家的人心野了,不服管束,甚至最后做出那忘恩负义,恶仆欺主之举,又当如何?”
贾母闻言冷笑,略有轻蔑的看了贾赦一眼,开口说道:“忘恩负义?恶仆欺主?你当尚荣小子如今是什么人?他可是走了科举清流最重名声的一条路,倘或他家真做出这起子小人行径,别说将来飞黄腾达,只世人的唾沫星子就能将他们一家子淹死,就能让赖尚荣万劫不复,再也别想走官场这条道。”
一旁的贾珍也开口符合道:“所以此番赖家两个再任府中总管一职,别说恶仆欺主这样大逆不道的事儿。为了赖尚荣的官声名誉,哪怕是先前那些个和光同尘的些许事宜都要考虑考虑了。要不然,总不能叫外人戳了赖尚荣的脊梁骨吧!”
众人闻言,心下恍然。
贾母见状,不由得摇头轻叹。
百年世家,最重传承。要不是荣宁二府满打满算也找不出一个有出息的,她也不至于死拽着有发迹之相的赖尚荣不放手。可现如今荣宁二府后辈无继,已显颓势,她若是再不拽住赖尚荣这个有能力又重情义的,只怕来日老一辈精力不济,小一辈天真懵懂。青黄不接之时,府中要有祸患啊!
一时间,为阖府上下精心打算的贾母有些疲乏的揉了揉额角,越发期待的看着怀中的贾宝玉——只等到这个宝贝长大了,能挺起荣宁二府的重担时,她才能松一口气吧!
不谈贾母这厢如何算计,且说大明宫中,昭文帝看着案上的情报,突兀笑道:“那赖家小子说朕之英明堪比秦皇汉武,他爹之贤德堪比汉朝卫青?”
下面地砖上所跪之人略微颔首,轻声应道:“是。”
昭文帝摇了摇头,轻笑道:“果然是阿谀奉承惯了的仆从之家。这样的话连黄口小儿说起来都不必起腹稿的。”
一旁戴权小心翼翼地说道:“那也是圣上英明普照天下,连黄口小儿都深为仰慕拜服。”
昭文帝抬眼看了戴权一眼,调笑道:“知道你同宁国府关系不错,也不至于如此替他们家说话。”
戴权脸色一变,立刻跪地说道:“圣上明鉴。奴婢只懂得忠心圣上,绝对不会同那些个世家功勋有什么往来。即便有一些往来,也只是——”
“好了。”昭文帝不耐烦的摆了摆手,随口说道:“不过是随意说两句话打趣罢了。瞧你吓的那副样子。”
戴权大汗淋漓的擦了擦额头,低声说道:“圣上天威,奴婢不敢欺瞒圣上。”
昭文帝轻勾嘴角,也不理论。转口问道:“听说荣国府已经认下赖尚荣之父为义子,不日即将请酒戏,摆宴席庆贺?”
下首之人又道:“是!”
昭文帝轻笑:“如此说来,这赖尚荣到底算是寒门子弟,还是世家功勋之后?”
下首之人并不应声。倒是昭文帝身旁伺候的大明宫掌宫内相戴权窥其神色,小心翼翼地应道:“依老奴来看,无论这时他们表现的如何亲热,左右羊肉贴不到狗肚子上。”
昭文帝满意的勾了勾嘴角,手指弹了弹桌案,轻声说道:“待这探花郎入翰林编修之后,继续看着。”
顿了顿,微微沉声说道:“尤其要弄明白,这赖尚荣同江南一脉到底有何瓜葛。”
下首那人躬身应道:“诺!”
第24章 投桃报李赖家出手
投桃报李赖家出手,圣眷优容始进中书
至晚间,赖尚荣果然喝的烂醉如泥的被人抬了回来。赖家众人如何感谢那位赖尚荣的同年,孙氏如何照顾醉酒的探花郎自不必细说。
一夜无话直到天明。
头疼欲裂的赖尚荣刚刚醒转过来便听孙氏说了荣国府老太太要认自己父亲为干儿子的话,一时间只觉得脑袋疼的越发厉害。
孙氏瞧着赖尚荣默然不语,不由得小心问道:“相公这是怎么了,可是宿酒头疼难受得紧?”
赖尚荣叹息一声,含糊的点了点头。孙氏立刻吩咐厨房再熬些醒酒汤来。一时赖瑾也进房给赖尚荣请安,赖尚荣心知自己这儿子年岁虽小,主意却大。不免趁着孙氏去厨房的功夫拉着赖瑾的手问道:“听你娘说荣府老太太有意认父亲为义子,究竟是怎么回事儿?”
赖瑾闻言,少不得将昨日情景一一叙述。他两世为人,自然晓得贾府拉拢赖尚荣之心。赖尚荣天资聪颖,城府深沉,自然也明白贾家老太太打得是什么主意。虽然觉得贾家上下罗乱太多不宜亲近,但想到自家身份,想到自家承受贾府上下的恩典提拔,自思只要自己还想在官场混一天,只要自己还没将良心全部染成黑色,自然也无法和贾家人一刀两断。
有道是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无论荣宁二府在京中仕宦百姓的名声如何,于赖家众人而言,荣宁二府便是顶好的主子。若没有贾母当日的器重放权,就不会有今日荣宁二府两位总管的威风显赫。若没有当日贾母恩典外放尚荣为良人,就不会有今日探花郎御街夸官平步青云。若没有贾母当日的顺水人情从中牵线,贵为从二品的清流高官林如海也不会对赖尚荣另眼相看,赖尚荣也不会有机会用自己的才学见识去赢得那些清流翰林们的亲睐,也就不会有入朝为官之后的顺风顺水,花花轿子人抬人。
更何况此番贾母认了赖大和赖二两人为义子,并为此摆酒席,宴请诸位功勋贵胄。甚至还开了宗祠表明赖家上下自此不再是奴籍身份,也避免了赖尚荣平步青云之后,很可能止步四品的尴尬境地。只此一举,对赖尚荣来说至少于官路上更有益处。更别提自此后随之而来的功勋人脉。
虽然赖瑾这个看过原著的异世孤魂明白赫赫扬扬的荣宁国公府最终将要烟消云散,土崩瓦解。但是时下众人并不知情,贾家众人也更不知情。因此在贾府如此威风显赫的时候,贾母为了子孙后代大计,不惜自降身份也要拉拢赖家一脉的豪气举动让所有人都为之振奋。
因为她的举动,虽说最终目的是为贾家拉拢一门正在发迹的寒门。但于赖家而言,却是凭空降下一场富贵,足以让他们少奋斗百十年,就这么直接走入了满京仕宦,豪门大族的视线。
可以想象,在这个士为知己者死的年代,贾母的慧眼识人大力提拔,绝对能得到赖家人竭尽全力的回报。
用一句戏文来表达赖家上下如今的心情,那一句“来生做牛做马当报还”绝不为过。
赖瑾窥着赖尚荣的神色,知道他一直对自己奴仆的身份耿耿于怀,方才多年苦读执意要从科举步入仕途。除了心有大志向外,主要也是想争一口气。如今金榜题名风光入了翰林院,赖尚荣心中芥蒂自然消了泰半。又有贾母要认干亲的神来一笔,更是将赖尚荣心中隔阂全部打消。
赖瑾知道自此以后,赖尚荣恐怕是心甘情愿替荣宁二府筹谋打算,一时间心中又是安慰又是忐忑。安慰于自家总算不会再做那背主求荣忘恩负义之事,忐忑贾府这一池浑水深不见底,恐怕是从根儿上烂透,他赖家人又有多少能力在不搭上自己的情况下,挽救贾府于水深火热之中?
事实证明赖瑾小包子真是多虑了。他只想到贾府上下里外腐朽不堪,却没想到赖家众人既然能在荣宁二府威风这么多年,自然是将这两府的里子外子摸了个通透。贾母在认下赖大赖二两兄弟并大摆酒戏的第二天,赖嬷嬷便投桃报李向贾母进言——
一、于金陵祖茔附近大肆购买田庄房舍地亩等祭祀产业,用以保证永久富裕。
二、严格规范族中私塾。将从前一干不思进取只图银钱混日子的族中年长子弟全部撵出私塾,视个人情况分配到府上各商铺田庄或学习来往人情之交际,或学习经济管事之学问。并将族中有志进学的少年子弟们集合到一起,另聘才高渊博之士悉心教养,以备将来科举。
三、按学里先生布置课业完成进度分发学里支出。即成绩好者多得,成绩次者少得,倘或接连三月学业无进益者,暂停学里使用。若能进秀才举人身份者,除学上例行支出外,另有奖赏。
赖尚荣甚至自动请缨每个月可去义学教学两天,教导合族子弟应试之技巧。又亲自上阵帮贾府相看了两个虽未高中进士但底子扎实学识丰富的落第举子前往义学教书。贾府众人侧面打听后,知道这两个举子虽然连考多次未能中举,但大多是因世事通便之故,一身本事并不在话下。尤其心性坚韧,高洁傲岸非是贾政房中那起子清客相公可媲美,一时间喜不自胜。贾政更是亲带了束脩随赖尚荣登门拜访,亲自相请。
那两个举子虽然多番未中,但其为人品性在士林当中也堪称清流。原是不屑于同贾府这样的功勋世家来往走动,不过碍于赖尚荣再三相请的情面不好当面拒绝罢了。便想着届时要委婉的为难贾政一番,好叫他知难而退。岂料贾政虽然出身功勋世家,但生平最敬佩的便是有学问的士林中人。他也晓得自家身份不受人待见,因此在登门之时便做足了心理准备,将姿态放得特别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