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音落下,熙帝直看着严嫣,似乎在等她的回答。
这世上大抵是没有姑娘,尤其还是个小姑娘,能忍受被人说丑、说老的吧。别说是小姑娘了,即是许贵妃,在熙帝面前一向表现的温柔多情,偶尔也会担忧自己是否真是老了、丑了,出了一根白头发,也会被她小题大做许多。
可不知怎么,熙帝就是觉得这小姑娘会给他一个不一样的答案,他心中兴致甚浓又有些许期许。
小姑娘似乎有点烦了,也看得出脾气是有些骄纵,当着陛下的面竟然眉眼显出了一丝不耐。
“别人如何想,与臣女何干。更何况他们说我丑,我就是丑了?从我娘到我外公外祖母舅舅舅母,没一人说臣女长得不好的。再说他们传我丑、传我如何又能怎样?难不成因着旁人议论,我便不吃不喝了不睡觉了?他们爱说不说,好像对臣女的生活并没有什么影响。”
这种回答又有些歪理的意思,端看世人如何想了。
换着道学之辈,自然会说出一大堆‘人生在世,你身在世间,怎么可能不在乎外人眼中的你是如何’,换着桀骜不驯之辈,大抵会说够爽利都洒脱,我辈之人何必在乎人眼光。
可不管是说什么,这些都是私下里的议论,在此时,众人如何说,那还得看熙帝的意思。
熙帝似乎和小姑娘较上劲儿了,又逼问道:“先不提这些,你年轻时还好,日后年纪渐长,自家兄弟娶了媳妇,你这个小姑子不嫁杵在家中,碍了弟媳妇的眼。你娘日渐衰老,又岂能护着你一辈子,等你娘年纪到了走后,没人护着你,你便在家中难以立足。”
“不可能。”
“为甚?”
“我弟弟不会允许这种事情发生。”
“为什么会不允许?”
严嫣眉目间不耐之色更浓,言语渐渐有些激烈,“一母同胞的亲姐弟,干甚还要问为什么?”
作者有话要说:ps:~\(≧▽≦)/~哈哈,这会儿估计严霆是在下面啃桌角,这究竟是谁家的闺女啊,干嘛老是跟老子对着干,还不拖出去打打。
咳咳,说点正经的,阿嫣确实是比较直接,但没有表现的这么一根筋。要知道她是当着人家爹的面拒绝了人家儿子,不给点说法,怕是会被怪罪。若是她一个,自然你们愿意怎么想就怎么想,可她还有外公,不能给外公添乱子的,所以才会表现的这么直冲冲一根筋的,到时候可以推到孩子小不懂事之上。阿嫣是个好女孩儿哦……
面面:熙帝大大,你干甚和人家小姑娘扛上了?
熙帝:朕寂寞如雪……
面面:说点儿人话!
熙帝:朕会说朕此时心中暗搓搓的爽吗?
面面:严肃脸(回归正题)亲们应该可以想象的到熙帝是不愿意这门亲事的,可他被架了起来,骑虎难下,严嫣刚好正中他的下怀。严嫣那么说自己,脾气不好、暴烈之类的,明显就是在贬低自己。人家一个小姑娘为了你们这群大人的破事儿,都拿自家名誉开玩笑了,熙帝自然要给她长长脸。之后越扯越远,完全是熙帝起了兴味儿,再加上严嫣的歪楼。
☆、第97章
这话有些犯上了,镇国公赶忙喝斥一声,又向熙帝告罪道:“陛下海涵,我这孙女年幼无知。”
熙帝摆摆手,连说无妨无妨,又笑道此女赤子之心,颇为让人惊叹,并感叹了许多比她年长之人,活得年头比她久,还不如她明白。
这话说的让人有些一头雾水,只有那寥寥几人才明白些许其中的意思。
镇国公就是其一,也是了解最为详尽的人。
若说天家无父子,天家自然也无兄弟,当年熙帝虽是以太子的身份坐上了这天下之主的位置,其间也是颇多坎坷。熙帝乃中宫嫡长,下面还有两个弟弟,可能是因为儿子多不吃香,先太后并不是十分喜爱熙帝,反而对两个小儿子颇为宠爱。
身为太子又是嫡长,先天承担的便比其他人要多,幼年之时熙帝已经跟着太傅太师学习策论、民生,研究御下之道,两个弟弟还在母后怀里撒娇。熙帝被要求言行举止皆要符合典范,两个弟弟却在母后的纵容下四处捣蛋。
也许之前确实是爱的,哪有不爱自己儿子的娘。
只是碍于种种,不得不要求儿子要比其他人更为优秀,因为你是太子,是未来的大熙之主,你必须什么都比别人好。想要优秀,必然要付出很多辛劳,自然不能像两个幼弟那样承欢膝下。
渐渐的感情便淡了,母子之间更似外人,兄弟之间也不甚亲热,平日里连话也甚少说一句。
随着熙帝的日渐长大,皇后总是一再要求熙帝日后一定要善待两个弟弟,要知道两个弟弟就是因为他,才不得不退让出局。
确实如此,都是中宫所出,他甚至没有两个弟弟得父皇母后的宠爱,只因他年长,自然而然便成了储君,大熙未来的一国之君。
熙帝明白这些,也是对母后及两位弟弟颇多退让。
可能因为这一切,也可能皇后似乎真担心天家无兄弟之说,总怕熙帝日后登基对两个弟弟不善,举凡熙帝做出些成绩在先帝那里得到一些夸奖,皇后表面上与荣有焉,私底下便会故意唱反调,大肆对两个小儿子赞赏,扭过头对熙帝又是另一副面孔——
你都已经得到了这么多,为什么还要和两个弟弟争那么一点宠爱?你难道不知道你两个弟弟日后是要就藩出京的,之后全指着你父皇对他们是否有感情,你这个做哥哥的是否念着他们。
你已经很好了,你可以留在父皇母后身边,日后也凌驾于你两个弟弟之上,你还想要什么?
这些话哪怕从未出口,熙帝也是懂的。
就是因为懂,才更加痛心。
难不成我不是你儿子?
可惜这种话是永远不能说出口的,再加上熙帝已经慢慢接触到朝务,素来繁忙,也没那个功夫伤风秋月,只能远着些,离得远远的,才能够不受伤。
之后他只管做好自己的事,眼睁睁的看着母后将那两个弟弟宠到了天上。甚至有违藩王就藩之例,在两个弟弟成年之后,有了封地,却一直不出京就藩。
先帝的身子历来不大好,待熙帝可以担当一面,便渐渐将朝务转交给了他。自己一心一意的养身子,甚少问外务。皇后更加张扬跋扈,只要熙帝提出些许不对的,便一力拿着孝道与兄弟亲情压着熙帝。
及至之后,先皇去世,熙帝差点登不上这皇帝宝座,还是靠素来忠心耿耿的镇国公撑着,才坐上了这本该属于自己的位置。
当然,这并不算完结。因为人一天不死,左不过还要继续作死。
皇后因熙帝成了高高在上的皇太后,却拿着这唯一能凌驾皇帝之上的地位频频压制于他。再多的感情与孝道也经不起这种消磨,尤其从小被作为储君培养的熙帝又怎么可能是个单纯的人。再加上那两个弟弟早不复当年的单纯稚嫩,仗着有皇太后撑腰,结交朝臣勋贵,没少给熙帝添堵。
新仇旧恨加一起,反目是必然的。
皇太后临终之前还喃喃着痛斥着熙帝狠毒,说天家果然无兄弟。
可事情的真相与对错,无人能说得清道的明。
而延续了大半朝的朝中动乱,也随着皇太后的逝世,与两个藩王的不得好死,才慢慢平息下来。